close

見樹不見林是一個美國的俗諺,在中國,與其相近的典故來自《鶡冠子·天則》:「一葉蔽目,不見太山;兩豆塞耳,不聞雷霆。」說明被局部現象所迷惑,導致無法看清事實的全貌。八加九說過:「社會在走,行情要有。」社會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,是指複數的人在一起生活嗎,這些人要是都各做各的事相互間沒有互動算的上是一個社會嗎?當一群人在同樣的時間、同樣的地點,遵循著共同習慣、道德素養一起生活著,就可以稱之為一個社會。

 

「死一個人是悲劇,死一百萬人是數據。」

在研究社會學的時候,往往會過度重視個體化的差異,當一個男性自殺的案件發生時,藉由研究他的成長背景、心裏狀況、經濟條件等等因素,雖然可以解釋其自殺的原因,卻無法解釋社會中所有自殺的現象,為何男性的自殺率高過女性,白人的自殺率高過黑人等等,只看個人,是無法摸清整個社會體系的。過度重視個體化的差異可以解釋單一個案的發生,同時也遮蔽隱藏在眾多個案之下的行為規範,本書的名字改編自俗諺見樹不見林,有點像在玩文字遊戲,就是在探討人的行為是如何受到社會規範的影響。

 

大家對社會學的誤解,覺得就是一堆現象跟名詞解釋,內容從家庭、經濟到政治、宗教,然而只是檢視社會的各個層面,不代表就是社會學,還有像是政治人物、企業家、律師這些人有都是在從事與社會有關的工作,也不代表他們就是在實踐社會學。社會學是一個很龐雜的學科,研究範圍囊括的我們生活的的各個層面,社會學主要就是在研究社會體系如何與你我的生活緊緊相連。

 

特權的基礎

多元,來自於差異,不同的族群、膚色、國籍、社會地位,這些不同背景的人聚集再一起,就有了差異,原本是創意的泉源,卻被用來當作特權的基礎,白人比黑人優秀、男人比女人優秀、律師比清潔工優秀、甚至是異性戀比同性戀優秀這些根深蒂固的觀念,讓社會充斥各種不平等壓迫。

 

這不是我的錯

然而,我們逐漸開始意識到,每個人都應受到同等的尊重,開始把各種意識型態放到檯面上討論,這些牽涉其中的特權階級會陷入兩種困境,一是防衛自己、責怪他人的循環,二是選擇迴避這種討論。當我們思索問題時,傾向把問題個人化,這種個人主義式的思考,幫助我們具體的想像討論的議題,然而在與性別歧視有關的議題時,男性卻會感受到像是在控訴自己是那個壓迫女性的壓迫者,儘管本身並沒有對女性有不公平的對待行為,也為認為討論性別歧視是一種對自己攻擊。

 

這也不是你的錯

我們過於看重自我的結果傾向於將事情的原因歸咎於某些個人因素,主政者的腐敗無能導致國家發展的遲緩,企業家的貪婪促成勞工階級的低薪情況。事實上,我們總是在一個比自己大的世界中生活,不論是否願意,我們都會受到社會體系的影響。在玩大富翁遊戲的時候,原本溫柔敦厚的你,也會變成視財如命的企業家,但是現實生活中,你真的是如此的貪婪嗎?我相信並不是。大富翁的規則就是,誰聚集最多財富誰就獲勝,而展現自己貪婪、自私的那一面,是獲得勝利最快的方法。

 

其實是大家的錯

生活在社會體系之下,就必須要照著既有的規則走,在無數的選擇之中,存在一條阻力最小的路,這就是社會體系對我們的影響。社會學要告訴我們的是,想要理解社會生活,個人主義式的觀點並沒有太多用處,當夫妻在爭論誰該做家事的時候,表面上是攸關個人問題,事實上我們可以探討,為何在男尊女卑的社會體系中,除非男方願意幫忙,否則就沒有做家務事的必要,有沒有可能,換到另一個不同的社會體系,雙方就有共同分擔的可能?

TO BE CONTINUED...

書籍介紹

書名:見樹又見林 The Forest and the Trees

作者:亞綸。強森 Allan G. Johnson

譯者:成令方/林鶴玲/吳嘉苓

出版社:群學出版有限公司

arrow
arrow

    理性與感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